第99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2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1342 字 2个月前

于是,她选择在日出之时结束自己的生命,服用安眠药自杀。

当观众看到小东西被逼死的时候,充满了愤懑和悲痛,可当陈白露死去的时候,观众却沉默下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日出》没有《雷雨》那种畅快的宣泄感,而是极度的压抑。

对于这些上海滩的中产阶级来说,剧中的情节他们很熟悉,甚至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上海滩的交际花不计其数,他们也会逢场作戏。

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交际花的感受,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陈白露为什么而死?

她是被这个社会逼死的。

在《日出》中,小东西被逼死了,小职员黄省三被逼疯了,陈白露同样被逼死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在话剧的结尾,方达生迎着太阳离开了,把黑暗留在了身后。

观众的反应和观看完《雷雨》时完全不同,他们没有鼓掌。

这出话剧的确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但因为划得太深,让他们感觉到了痛,这不是他们想看到的戏剧,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因为太真实,所以他们觉得害怕。

正如洪慎担心的那样,目前国内的观众还很难接受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悲剧,从观众的反应看,《日出》的公演算是失败了。

只有一些话剧界的观众热烈的鼓掌,作为一出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日出》是不容置疑的经典。

然而,或许是太过超前,观众还没有做好准备。

公演在沉默中结束了。

和观众的反应不同,第二日,报纸上对《日出》赞誉有加。

特别是一些倾向于进步的报纸,认为《日出》和鲁讯的《狂人日记》一样,都揭示了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需要进行革命。

以郭沫偌为首的创造社也为《日出》唱起了赞歌。

还有人从话剧本身来分析,认为长达三个小时的《日出》,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了成熟,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在舆论的吹捧下,仍然有观众前去上海新舞台观看《日出》,不过和前一批观众一样,都被虐的没有言语了。

于是,《日出》这部话剧在上流社会传播开来,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他们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谁没事愿意去看一出自己的生活,然后还被郁闷的不行。

《日出》没有继续火爆下去,因为上座率不高,上海新舞台在半个月后停止了《日出》的演出。

事情传到北平,在新文学的发源地,《日出》却得到了热烈的追捧。

周作仁拿着《日出》的剧本给鲁讯看,他们都知道曹愚就是林子轩。

原本林子轩向着胡拾靠拢,和周氏兄弟有些疏远,鲁讯觉得林子轩研究《红楼梦》太过暮气,和时代潮流脱节。

但《日出》改变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林子轩能够如此深刻的剖析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把心挖出来给人看,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能够写出《日出》,至少说明林子轩是个真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