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2 / 2)

天下无妾 绿意生凉 4718 字 1个月前

待到知道那下到汤里的是胡椒米分,采薇就更奇怪了,那石榴显然是二太太一早布置到胡姨娘身边的眼线,还有那莲花也是,她两个丫鬟一明一暗,实则都是二太太的人。

二舅母既已知道胡姨娘要对她女儿做什么,怎么竟不早些拦下她,而只是把那巴豆米分换成了胡椒米分,害得宜蕙在临出嫁前还有惊无险了一回?

等她听了二太太这一番掏心掏肺的教女之言,采薇才明白这位舅母的一片苦心。若不如此,哪能让人把这件事深深的印在心里头,再也忘不掉曾差一点在好姊妹手里遭了怎样的算计!

便是对采薇这样一个冷眼旁观者而言,今日之事于她而言也是一辈子都不会忘的,何况险些深受其害的宜蕙。想来经历过了这一场变故,宜蕙日后是再不会受这等所谓“姐妹之情”的蒙蔽利用。

今日这一桩公案,看起来是两个姑娘在争亲事,实则是两个母亲的一番较量。二太太和胡姨娘这两位母亲,都是为了亲生女儿能过得更好些,费尽了千般心思的替女儿谋算安排。

只是二太太的法子明面上看似是既让女儿受了惊,又伤了心,连太夫人都觉得她这样做法是太不为女儿着想,实则二太太这一剂猛药下去,却是让宜蕙从中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而那胡氏看似是一心为了女儿好,为了能让女儿嫁到高门贵府去坐享一辈子荣华宝贵,实则却是害了女儿。若是她母女知足的话,本可以衣食无忧、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自在日子,可她们偏不知足,硬是闹了这一场出来。

且不说胡姨娘会受到怎样的责罚,便是宜芬,就算太夫人和二太太不会怎么严惩她,她仍旧是安远伯府的四小姐,但她的婚事……,二太太怕是断不会再在京城里替她挑人家了。

☆、第九十五回

十一月初三,安远伯府三小姐赵宜蕙坐着八抬大轿,带着一百二十八抬的嫁妆,风风光光的嫁到了兴安伯府。

三日后回门,她的夫君表哥,兴安伯世子卢仕宇陪着她一道回来拜见安远伯府的诸位长辈,他对新婚妻子的种种温柔体贴,叫二太太多少还是有些悬着的一颗心彻底放了下来,唇边的笑意怎么掩都掩不住。

采薇也极是替宜蕙欢喜,这府里五位表姐妹,她和宜芝、宜蕙最为要好,自然也对她二人的婚嫁之事最为关心。宜芝的亲事原本并不是什么好姻缘,后来虽然和那崔公子夫妻同心,可到底头上还有着一个居心叵测的继婆婆压着,如今远远的离开了京城,在那荒郊野外住着,也不晓得过得可还好?

还有一个宜芳,听说她嫁到陈尚书府,姑爷宠爱妾室,婆婆又总是刁难她,过得更是极不如意。

如今府里嫁出去的三个姐妹,就只宜蕙不但嫁得好,且嫁过去后夫妻和美,公婆疼爱,真真是再美满不过。让人总算是对嫁人这件事不再那么心存惧怕,又生出一丝希望来。

可这有人欢喜就往往有人不欢喜,被关在小佛堂的大太太听说宜蕙出嫁之后过得极好,夫妻恩爱、公婆把她当亲女儿一样来疼,再想想她的芳姐儿过的日子,顿时气得一晚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夜。

先是咒宜蕙最好生不出孩子来,跟着又骂那胡姨娘母女全都是废物,连下药抢亲这么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盼着太夫人狠狠责罚这一对蠢货才好!

而此时,二太太正带着几个嬷嬷、丫鬟到胡姨娘房里,命丫鬟开了锁,好进去告诉胡姨娘太夫人对她的责罚。

胡姨娘此时已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见二太太进来,也不起身行礼问安,仍是斜靠在炕上,半抬着眼皮一脸挑衅地看着二太太。

二太太也不和她计较,她也不愿在这胡姨娘的屋里小坐,嫌污了她的衣裳,就立在屋子当中说道:“如今忙完了蕙姐儿的婚事,也好发落你了。我已经请示过太夫人,依着这府里的规矩,犯了你这等的大错,是要被送回老家的家庙里悔过终生的。”

胡姨娘一听要把她关到老家的家庙去,还要关一辈子,顿时就从炕上坐了起来,叫道:“你胡说,我再犯下天大的错来,好歹也给先伯爷生下了铴哥儿,给他留下了一条根,我可是赵家的大功臣,老太太断不会这样发落我?定是你假传了老太太的意思,在这里胡说?”

二太太也不和她争辩,笑向身后一位老嬷嬷道:“既然如此,还请嬷嬷再同她讲一遍老太太的意思吧!”

王嬷嬷便上前一步道:“方才太夫人同二太太商量怎么处置姨娘时,老奴就在边上侍候着,太夫人确是已经吩咐下去,要将姨娘送回柳州老家的家庙里去给先伯爷守陵,无论是什么人,从今往后,都不许将姨娘再接回来!”

胡姨娘早听她儿子赵宜铴说过,知道这王嬷嬷乃是太夫人身边的第一心腹,她既这样说,看来太夫人是当真要如此发落她了!可是,可是竟然要将她撵到那穷乡僻壤关一辈子?这,这可怎么能行呢,那她还后半辈子还怎么享福呢?她原是指望着儿女都有个好前程,她也才能有更多的清福可享,可不是想着为了儿女反把自个给搭了进来,后半辈子给关到那破庙里吃斋念佛,过那苦哈哈的日子。

她一下子从炕上蹦下来,扑过来抓住王嬷嬷摇晃道:“老太太当真是这么说的吗?那我儿子铴哥儿知不知道,他就没有替他亲娘在老太太跟前求个情?”

那王嬷嬷也是六十多的老人了,给她猛力一摇,摇得头都昏了,哪还顾得上答她的话。

二太太忙让两个婆子把胡姨娘给拉开,说道:“铴哥儿自然是知道的,他也确在老太太跟前替你求了情,想让你仍是留在这府里,换个法子来责罚你。只不过,老太太没有答应。”

胡姨娘被两个婆子摁在椅子上,叫道:“老太太为什么不肯答应?她一向最疼我们铴哥儿,无论铴哥儿跟她求什么,她都答应的!”

“不错,老太太是极疼铴哥儿,要不然也不会放在她身边亲自教养了,可正因为老太太是真心疼爱铴哥儿,才不能答应他这一回所请。有你这样一个娼妓出身的亲娘,已是对他极为不利,偏你又心肠歹毒,一肚子的阴毒主意。若是让你这样一个心术不正的亲娘在他身边,保不齐不带累坏了他。”

“难道你就不曾发现自打铴哥儿搬到老太太院子里后,老太太并不常让你见到儿子吗?如今你又闹了这一出,老太太如何能让你再留在铴哥儿身边?你已经带坏了老太太一个亲孙女,难不成还要再让你毁了她极看重的亲孙子不成?”二太太冷声道。

胡姨娘身子一顿,她之前机关算尽、费尽心思的谋划了那么多,还不都是为了她儿子能有个好前程,全都是为了她的铴哥儿好,可是这些人竟然说,竟然说她才是拦在她儿子前头的一块跘脚石!这让她如何能答应?

她立刻狂叫道:“我怎么带累坏他们了,我是他的亲娘,我就是害了我自已我也不会害了他们啊!”

二太太看着她,目中微露怜悯,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这样的亲娘,自以为是为了儿女好,却因自己的愚蠢见识反倒断送了儿女的终身幸福。

“原本我是一心想给芬姐儿说一门好亲,让她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松快日子,可是就因受了你的教唆,她竟然对她嫡姐下药,你觉得她还能再有个更好的前程吗?”

胡姨娘恶狠狠的瞪着二太太道:“你少在这里装模作样的假惺惺,本来你就没想着要给我们芬姐儿说下什么好亲,这会子,先把我发落到那破庙里去,还不知要怎么摆布我的芬姐儿,把她嫁到那等猪狗不如的人家去好搓磨她来泄恨!”

跟着她就破口大骂起来,其言语之粗俗,让王嬷嬷这积年的老嬷嬷都听不下去,喝止道:“姨娘嘴巴放干净些,快别胡说了,二太太才不是那等睚眦必报的人,方才二太太跟太夫人商量四姑娘的亲事,提的两户人家都是极好的人家,而且二太太也说了,她原先答应给四姑娘的三千两嫁妆银子一分不少!”

胡姨娘听到三千两银子,看了看二太太,有些将信将疑的道:“我不信,太太能有这样儿的好心,竟还会以德报怨不成?”

王嬷嬷便把怀里抱着的一个小匣子打开给胡姨娘看,“这里头一共是三千两银子的银票,二太太已经交给了老太太收着,好给四姑娘到时候备嫁妆,姨娘若是不放心,不妨再清点一遍,看看可少了你一两半钱不成?”

胡姨娘才不理会她话里的揶揄,挣开两个婆子的手,接过匣子就一张一张的清点起来,好容易清点完了,将匣子还给王嬷嬷道:“怎么给四姑娘挑了两户人家?到底是哪两户?”

二太太便对王嬷嬷道:“劳烦嬷嬷讲给她听吧,免得我说了她又不相信!”

王嬷嬷便道:“要依我说,姨娘和四姑娘也太过份了些,竟然生出那样龌龊的心思来,也亏得二太太大人有大量,不跟四姑娘计较,还费心费力的替她挑了两户人家。之所以选了两户,是因为二太太说了,这其中一户是她觉得好,可怕姨娘看不上,便特意按着姨娘的心意又选中了一家,请老太太过目。老太太也是知道姨娘有多眼高心大的,便让我们来告诉姨娘一声,就让姨娘给四姑娘做主定下选哪家,横竖姨娘是四姑娘的亲娘,这亲事最终由姨娘选定,也省得姨娘说我们亏待了四姑娘!”

胡姨娘眼珠子一瞪,“我选就我选,姨奶奶我还求之不得呢,到底是哪两家?”

王嬷嬷便说道:“二太太看中的是一户姓陶的人家,世代都是书香之家,家中在城北有一所三进的宅子,十顷田地,他父亲曾任过翰林院的五经博士,如今父母双亡,十月里刚出了孝。他家中就他一个独子,现身上已有了举人的功名,因着守孝没能参加今年的春闱,但听说书读得是极好了,等到三年之后必然是金榜题名。这四姑娘若是嫁过去,上没有公公婆婆要侍候,下又没有妯娌小姑要操心,一嫁过去就是当家少奶奶,关起来门过日子,可有多舒服!”

要王嬷嬷说,这实是门打着灯笼也难找下的好亲事,可胡姨娘却听得眉头一皱,说道:“这姓陶的家底也太薄了,十顷地,才一千亩田产,如今这田里头可没什么出息,一年下来能入帐二百两就是好的了,难不成还要靠我们芬姐儿的嫁妆来养活他不成?那另一家呢?”

王嬷嬷微摇了摇头,继续道:“那另一个姓万,不是京城人士,他老家在江西赣州府,祖上是做药材生意的,家资巨万,便给他捐了个官,他在京中呆了几年,又使些钱,谋了一个他老家赣州府的同知,还想再从京城的高门大户里再讨一位贵女为妻,好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胡姨娘一听,一拍大腿道:“这万同知就很好,有财有势的,比头一个穷书生不知好了多少!”

王嬷嬷怕她一时没拎清,忙提醒她道:“这万同知虽说比那陶举人家财多了些,又有个官职,可他家不在京城啊,芬姐儿若是嫁了他,可是要跟着他一道回江西赣州府的啊,到时候可就离京城有千里之遥了!还如嫁给那陶举人,俗语说‘莫欺少年穷’,人家现在是举人,说不得将来能金榜高中当大官呢!这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做人可别只图眼下!”

胡姨娘冷哼一声,对王嬷嬷这一番苦口婆心嗤之以鼻道:“这金榜题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吗?说高中就高中呀,那怎么二姑太太她儿子上回没中个进士回来瞧瞧呢?这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一辈子考到老,头发都白了,还是个穷秀才、酸举人,死活中不了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