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演职人员,就像是后面跟了条狗,只要停下来,就会被咬掉半个屁股。每个人都在重新确定自己的表演和工作,鲁迪也不再傲娇了,请了老朋友过来帮忙查缺补漏——当他发现《默》已经成为他从业以来准备最充分,综合水平最高的舞台剧之后,不由感叹,得罪詹姆倒也不是没有好处。
……
一如季铭猜测,詹姆成为狗的第二天,西区的主流和传统评论领域,突然将目光转向了《默》,力度和广度都远超以往,待遇之高,简直让人认为这是个英国的国民剧了。
“今年最受期待的音乐剧?不!《默》是十年来最受期待的作品。”
“它的故事跟舞台是如此契合,让人想起《剧院魅影》。”
“也许西区将在圣诞节向一个中国演员顶礼膜拜。”
“季铭,会是下一个西区音乐剧王者么?”
“如果你了解《默》,你会发现,无论是它的故事结构,它的艺术表现,都注定了它必然是最适合改成音乐剧的作品。它将无与伦比的舞蹈,令人心醉的音乐,以及一个叫人沉迷其中而忘记现实的故事内核,难以置信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全然超出预料的作品。”
无论传统评论领域是否式微,但他们这么追捧一部“特殊”作品,理所当然会引发大量关注。
英国网友们不加掩饰地猜测:
“看上去是花了大价钱。”
“看到了么,詹姆居然在夸一部亚裔主演的音乐剧,天哪,难道我们已经离开欧盟了?或者,是我在做梦?”
“说实话,我会去看的。电影的水平毋庸置疑,改编版本确实值得期待。”
“这些人跟威尼斯的评委们都是一伙人,当然眼光也一样,《默》未必真有那么好。”
“现在还买得到票么?”
——“没有了,我刚才打电话问过了,最后一张票被我之前的一个电话买走了。”
——“反正假期有好几天,可以看后面一点的。”
“如果看了之后,没有这么好,我一定会狠狠骂这些恰饭的一顿。”
两天的时间,足够观众们买光头十场的票,连边角都没剩下来。当然也足够《默》成为圣诞前夕伦敦的热门事物——一旦热门了,关注度就会非常高。
所以英国的观众,乃至欧美的英语网民,从BBC,卫报这些大媒体上,也看到了《默》的消息。除了威尼斯影帝之外,它在中国的票房数字已经接近2.5亿英镑,或者3亿欧元,或者3.5亿美金——也就是说,已经超过了被认为类似的着名作品《黑天鹅》。戏多的,还要扯一扯,这两部出自美国和中国的电影,正好代表着此起彼落的国际局势,瞎扯淡。
同样,中文版音乐剧在中国国内大获成功,刷新票房纪录的事儿也被报道了,以至於天成文化都接到了巡演邀请,来自英国和欧洲的一些剧院。
除此之外,季铭在电影上的战绩,也被欧美媒体刷新了一遍——“知道巅峰时期的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么?季铭在中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能比他们在美国的更高,这是一位中国的国宝级全民巨星。”
后面的人考证季铭的“中国国宝级巨星”“国宝级演员”在西方世界的来历和出处,大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华维於是适时地在推特、脸书上预告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
华维在西方的热度,非常高,非常高,以至於在《默》公演前夕,西方世界对这部音乐剧和季铭的关注度,已经到了一个让他自己都震撼的程度了。
因为几乎所有欧洲和美国的重量级媒体,以及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把华维和《默》视作两个象征,前者以科技硬实力代表中国,而后者则以文化软实力征战西方,现在,它们合流了——等着给《默》挑刺的,等着它一败涂地的,已经远超过詹姆那些人,想必此时詹姆一定非常兴奋,并迫不及待地想要点燃那一根导火索了。
季铭不太爽,因为华维的宣布提前了,而且没有告诉他。
所以季铭在公演前,特意把詹姆的事情告诉了华维,并且友情提醒了可能的后果,等到《默》一败涂地,万人嘲讽的时候,都不敢想象华维有多尴尬,以至於他们连连开会做预案,根本睡不着觉——但覆水难收。
不管对於华维来说,还是对莫瑞斯来说。
他们只能全力迎接《默》公演的到来,而且他们敢保证,观众席里坐着的,将会是最挑剔和最别有用心的观众。而剧院之外,除了大排长龙等待入场的观众, 居然还有为数不少的各国媒体,主要是本地的和中国的。
“你是从哪儿知道这部戏的?”
“你是中国游客么?”
“各位观众,我们现在就在伦敦西区莫瑞斯剧院的门口,我们可以看到,季铭主演的英文音乐剧《默》即将首演了,外面可以说是大排长龙,人头济济,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当然,也有国内的游客,都在我身后这支队伍里面。《默》是由季铭主演的同名电影改编的,其电影和中文版音乐剧都大获成功,英文音乐剧还未上映,已经成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受西方观众关注的中国戏剧作品,大家对《默》的期待非常高,刚才的采访中也有多位观众表示是第一次关注中国题材、中国人主演的音乐剧。”
外面火热之极,而剧场后台,莫瑞斯等好几位主创,却好像要赴一场悲壮的战争似的。
他们知道,演完之后,暴风雨就会到来。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