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独家(1 / 2)

簪缨问鼎 捂脸大笑 1714 字 2个月前

“司马小儿终于逃了。逃的好!”大殿之上, 刘渊扔下手中信报,哈哈大笑。

这可比他想象的,要顺利太多了。自从拓跋猗迤死后,他就命令麾下众将全力攻打晋阳, 本想围城打援,或是把司马腾困在城中,谁料这个贪生怕死之辈,竟然就这么逃了, 还卷走了王、郭、孙、温等并州著姓。光是这次大撤退,就能让并州空上大半。没了刺史, 没了那些占据并州的实际统治者, 留给他们的,就是一块无主之地。军心民心一落千丈,再打起来, 就不是之前的模样了!

这也是他没有派兵攻打那支队伍,而是衔尾追击, 一路把他们赶出并州的原因。比起那些让人眼馋的钱粮, 战略上的布局更为重要。

“王上,可要派兵攻打晋阳?”一名臣僚出列问道。

“不急, 还是围城, 先打阳邑!”刘渊道。

晋阳毕竟是大城,如今主帅逃亡, 肯留下来的, 也是些哀兵, 并不一定好打。不如先攻下阳邑,破坏两城之间的掎角之势。这样一来,晋阳便成了孤城,不论是围困还是打援,都更轻松。

想了想,刘渊又道:“之后攻城略地,先绕开邬堡田庄,只占城池。那些高门豪强留下来的人,心思难定,也许能为我所用。”

就像之前的新兴郡太守孙志,就早早投靠了汉国。那些高门留下族人看守田庄,未必没有见机行事的意思。天下大乱之时,他们才不会为国朝尽忠,不过是各自为政,谋夺利益罢了。至于有兵有钱却没身份的庶族豪强,更是热衷投机,只要许以官爵地位,未必不能收买。如果现在就打,非但耗费兵力,还有可能把这些人逼到晋国的怀抱,得不偿失。

只是如何处理汉人和匈奴人之间的关系,要好好思虑一番。

还有上党……

刘渊长身而起:“打下阳邑之后,便发兵上党。今冬之前,一定要攻下几城!”

为了稳定军心,他已经许久没有派兵前往上党。一年过去,关于佛子传言淡了下来,就连被他圈禁的那些兵士,也在几次大战中损耗殆尽。如今司马腾出逃,又途径上党,估计也会造成不小影响。可不正是攻城略地的最好时机?

上党乃并州咽喉,是万万不能放弃的!

“臣等遵命!”殿下,唱喏声轰然响起。

看着兵强马壮,气势汹汹的刘氏子孙和匈奴大将,刘渊只觉心潮澎湃。天命所归就该当如此!区区鬼神事,何足惧哉!

郡府之中,一片兵荒马乱,各部职司都在忙于案牍。东赢公兵马过境,虽然没有耗费多少钱粮,但是留下的是足足两千户百姓,后续还有更多人携家带口,向着上党而来。这可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光是安置就要费尽心思。上党的流民收容也和别处不同,要登记造册,开垦官田。只是勘合黄册,就足以让人焦头烂额。

“温录事,这些是新呈上来的书报。”

下面小吏递上另一叠文书,温峤头也不抬:“放下就好。崔主记回来了吗?”

“还未,仍在后堂议事。”

“若是下衙,立刻报我。”温峤简短吩咐道。

面对这个年方十七的新任录事史,小吏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应诺。这可是高门贵子,绝不是他能得罪的。

温峤不再理会他人,继续奋笔疾书。几日前,东赢公出并州,他也跟随大军来到上党。但是与族人不同,他并未选择通过井陉,而是留在了这里,出任郡吏。

这个选择,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出身太原郡望,温峤的父叔六人以“六龙”并称于世,他本人更是聪敏博学,风仪秀整。这样的身家才华,若是参加品评,定然是灼然上品。就算入京,也能以清要之官起身,而非蜗居于上党一郡,当这么一个录事史。

可是温峤留下来了。身为祁县人,匈奴来犯之时,温峤见识过那些凶神恶煞的胡虏。京陵被屠,惨嚎之声传出数里,吓破了多少人的胆子,也让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大丈夫当济世安民,平乱定国,如何能眼睁睁看着治下百姓惨遭屠戮?然而掌管并州之人,却像是瞎了聋了,根本没有胆量为之拼上一拼。只是几月,便东逃而去。

身处逃亡的大军之中,满目都是惊惶士族。没有一个人,想要为并州做些什么。相反,人人都在考虑如何安置族中私产,又在何处定居。似乎他才是那个不分轻重的异类。一直到了上党,他才发现一个与身边之人截然不同的人。

收容流民,修建邬堡,开垦官田,甚至建了书馆,修了庠序。上党一郡,跟并州所有地方都不相同。这里没有颓丧惊惶,没有懒政避战,每一处,都焕发这勃然生机。因此当王汶提起留任一事,当那位品貌卓绝的府君亲自来到面前,一揖到地时,温峤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