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早知道她要出专辑了,估计大家伙也不会和她在一个时期出新歌。
对於这些批评,洛泉表示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实力它不允许啊。
也幸好美国音乐市场够大,她一个人不至於只手遮天,倒也不会引起同行的联合抵制。
不过连续两天的流行情歌,让粉丝、路人大呼好听的同时,也让一种乐评人颇有微词。
在他们看来,这些歌好听有余。但在音乐性上稍显不足。
他们想听到的,是颠覆现有音乐体系的开山之作,是感动世界的乐章史诗,并不是这些小情小爱。
乐评人们当然不会怀疑洛泉有做到这些的能力,但她现在的表现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太过追逐商业了。
对此,洛泉专门写了一篇文来进行回应:
“我觉得乐评这个行业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所谓的艺术价值而强求音乐性。
好听难道就没有音乐性了吗?洗脑悦耳的旋律难道就没有艺术价值了吗?
卡农就是洗脑悦耳,难道放在几百年前就不配成为传世之作了吗?
我一直觉得,能让大众觉得好听并愿意为之歌唱的歌曲,就是好的歌曲,这也是我唱歌的初衷——想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快乐。
至於音乐性不音乐性什么的,说实话我并没有接受过太多音乐专业的教育,学术上的东西我也一窍不通。
音乐这个东西还是要从听觉上去感受的,而不是通过纸上的旋律去分析它的好坏,真要是想搞音乐性的话,建议去早研究十二平均律吧,真要是有什么成果绝对比写几首歌更具有价值。”
这篇文章,是洛泉对这些乐评人的一次回怼。
长久以来,他们都在以所谓的音乐性要求洛泉,对她写的那些流行情歌不屑一顾,仿佛唱这些歌就是俗气,迎合市场应该被批判。
但是,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那些不懂太多乐理知识的普通人,而洛泉想要得到的,也是来自这些人的认可。
而那些乐评人,才是少数,但却以自己的审美强行对别人认为的好东西大加批评,这就很离谱了。
如果她是唱美国匪帮说唱里的那些东西,批判也就罢了,她自己也看不起这些。
但唱个情歌也被批判,那只能说明这些人太过脱离群众了。
这次发文怼完,国内外的乐评人都安生了许多,不少路人为其击节叫好。
主要是他们平时喜欢的那些歌曲和歌手,没少被这些有影响力的乐评人批判,他们一谱反驳,这些乐评人就扯一大堆术语和专业名词,还不好反驳,确实蛮难受的。
而这次洛泉算是帮他们出了这口恶气。
之前乐评人说普罗大众没有专业知识,不知道怎么鉴赏美。
现在洛泉发话了,普罗大众喜欢的就是美,不服就来辩。
比专业,她这个水平有谁能比她更专业,不服尽管拿作品来就是。
很明显,这些乐评人都只是纸上谈兵厉害而已,其实真正会写歌少之又少。
小插曲过后,洛泉在第三天晚上发布了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曲。
洛泉所有专辑里面,最后一首歌通常都是专辑里最优秀的一首,质量可谓是顶中之顶。
新专辑发布的第一天,好多粉丝就已经开始期待这最后一首歌到来了。
而这首歌,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么多人的期望。
“谨以此歌,送给我还未出世的妹妹洛溪,她的英文名是Judy(朱迪)。”
洛泉用两种语言,分别在推特和B站发布了这条随歌曲一同出来的动态。
这是她为数众多的歌曲里,少数指名道姓送出的礼物。
有过这个待遇的目前只有温夏,送给她的那首歌曲是《我会永远爱你》。
另外就是父母,歌曲数目比较多,不过可以概括为《婚礼进行曲》。
至於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歌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礼物,只是在订婚宴上的一次创作。
而这首,是她特地送给妹妹的礼物,歌词一上来就是喊着妹妹英文名的小名。
“Hey jude
don't make it bad.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
(嘿,朱迪
不要太过沮丧
唱首悲伤的歌曲来舒缓自己的心情)
………………”
婴儿来到这个世界,张嘴第一次发出的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哇哇的哭声,仿佛是早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会遇到非常多的苦难和悲伤,所以才哭得这么伤心。
生活生活,生下来简单,活下去难。
但洛泉觉得,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勇敢的面对然后向前看。
这首歌,就是她想告诉妹妹的道理,那就是不要哭不要悲伤,要一直快乐开朗。
歌曲前面的歌词并不多,也非常简单,基调也稍微显得有些忧伤。
但是等到后半部分,歌曲的旋律走向立刻变得喜悦与恢宏起来,犹如一场交响乐到达了高潮,也仿佛人生来到了最幸福的时刻。
这一部分,几乎没有完整的歌词。就是不停地重复着“啦啦啦啦啦”以及呼唤着jude的名字。
虽然很简单,但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魔力,可以让人一起跟着唱起来的魔力。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可以引起大合唱的神级作品,能触及到人内心最深处的神经,掀起难以平息的激动。
就像洛泉说的那样,她唱歌从来都是考虑大多数,她也想唱出让更多人喜欢并一起唱起来的歌曲。
而这样的歌曲,无论有没有所谓的音乐性,都是不可置疑的经典之作,《Hey jude》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为新专辑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