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文人爱香,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譬如王维、李商隐、徐铉、苏轼、黄庭坚、陆游等。这位黄太史可了不得,学问文章,天成自得,堪为‘江西诗派’之宗,擅长行书、草书,楷法也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相比也是不遑多让,在茶艺品茗上,更以‘分宁茶客’闻名於世,个中高手也。
不为人熟知的是,黄太史还有香癖,尤善於香事辨品鉴味。
黄庭坚被尊为香圣,也是洪刍的舅舅,这本《黄太史香谱》应该辑录的是黄庭坚作品中记载的各类香方,而因黄庭坚最为知名的当属‘黄太史四香’,即意合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当然,还有婴香和返魂香。尽管‘黄太史四香’并非黄庭坚所创,但均因与其相关而扬名四海。
如‘意合香’,本为贾天锡所有,但贾天锡以意合香换得黄庭坚作小诗十首;
意可香本名为‘宜爱香’,原为江南李唐宫中的‘宜爱香’,因南唐宫中有美人字曰‘宜’,甚爱此香,故名宜爱。黄太史於东溪老得到此香,焚之顿觉殊香不凡,然名字过於脂粉气,遂更名为‘意可’;
又如深静香,原是欧阳元老特意为黄庭坚所制;
小宗香,则是时人仰慕宗炳之孙宗茂深之名而制作的香,是故人称‘小宗香’。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很早就听说黄庭坚记载这些香方的独特之处在於都配有制作详解,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哇哈哈哈,吼吼吼,真乃天助我也!就让本公子来好好琢磨琢磨吧!嘻嘻。”
兴奋不已的忠尧捧着刚刚找到的几本书兴冲冲地走到几案前一放,而后落座准备研读,不经意间视线扫过几案一角,发现有角落里有一个涂金凫鸭状的铜制熏炉“香兽”,炉体背脊略隆,炉盖镂空,旁边还放着一个盛放生香和熟香的大香盒,两个盛放沉香、香饼、香炭一类的小香盒,以及一个盛放香匙香筷的香瓶。
於是展颜一笑,乐了:“这个香炉造型款式倒是不错嘛, 以前怎么没看你有这么顺眼呢?嗯,虽制香不及深究,但品香咏诗自是不落人后的!”
说罢,打开大香盒取出一枚蜜制香丸,放在鼻息处闻了闻,嘟了嘟嘴,然后放回原位。
又揭开镂空炉盖看了看香灰,见香炉内香灰充足,便用香铲拨了拨香灰使之均匀、疏松,再将表面轻轻抚平,最后用香匙於炉灰中心慢慢挖出一个较深的空洞作为炭孔。
继而,又从其中一个小香盒中取出一块香炭,用灵气包裹使之悬於空中,打了一个响指,指头上窜出一小簇赤色火焰,将之点燃,待其烧透,没有明火并变至红色。
再用香筷将烧透的香炭夹入炭孔中,以香灰盖上,抺平。接着取香棒於香灰中“扎”出一个气孔,通达香炭,以利於香炭燃烧,借助香灰控制香炭的燃烧速度。
入炭后,在气孔开口处放置回银叶垫片,将香品蜜制香丸置放其上,借着炭火隔火熏香,使香气缓缓散发,而后轻轻盖上炉盖,默坐静待,不消片刻嫋嫋烟气自口出,绵绵如皋端之息,蔼蔼如山穴之云。
当烟尽之时,香气渐渐扩散开来,香风嫋嫋,醇和宜人,低回悠长。
忠尧左手持炉底托起香炉,将香炉放在颔下离胸口约一拳的位置,右手由下顺势而上,拇指搭在炉口前沿,四指斜搭在炉口外沿,其间虎口张开,轻罩以聚集香气,再靠近香炉愉悦深吸了一口香气,缓缓控制呼吸,头慢慢偏向右边的方向将气吐出,如是三次。
第一次驱除杂味;第二次鼻观,观想趣味;第三次回味,雅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