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还是不放心:“你练功时日太短,臂力怕是不够。”
“所以,我把他们缝进了衣服里,即便我臂力不支,还有金蝉丝。”芜歌笑得轻松,她眉眼弯弯的,像极了两轮新月,直叫心一莫名地想起年幼时,在金阁寺后山,望着弯刀似的新月,思念家人和故土的时光。
“阿芜。”拓跋焘的出现打断了心一的思绪。
心一弓腰行礼:“微臣见过殿下。”
“不必多礼。”拓跋焘草草寒暄这句,便走向芜歌。他上下打量她的装束,眸子里一抹惊艳的亮光一闪而逝:“若是体力不支,不必勉强,我就在台下。给我一个眼神,我便飞身接住你。”
芜歌今日似乎很爱笑:“多谢,不必。”她偏过头,笑着看向心一,“哥哥,你也是,不用站在下面候着。你们站在那里,反而影响我跳舞。”
拓跋焘蹙眉,还想说什么,只听见礼乐声起,紧接着鼓声响起。
“我该走了。”芜歌笑了笑,转身深吸一气,便拾阶往祭天台走去。一百零八阶台阶,每一步都踩着一个鼓点,越临近祭天台,鼓点越紧密。
最后三阶,芜歌一甩云袖,一声响鞭,她飞身一跃而上。
祭天台上,立着九面立鼓,云袖嗖地击打在最外侧的鼓面上。紧接着,随着她翩然起舞,云袖雨点般拂过九面立鼓。
她这身火红舞裙,内衬是劲装。她从前大宋之歌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不单艳绝建康,也舞绝建康。
祭天台下,拓跋焘的眼眸似点燃了一点烟火,在七月天的骄阳里无声地绽放。
心一只是忧心忡忡地看着,铆足了劲头,准备随时飞身接下从高台坠落的妹妹。
离凤凰台最近的画舫上,帝后和魏国最显贵的皇族目不转睛地看着祭台上的那点火红,看着她时而怒放成一朵妖艳的彼岸花,时而又缩成苍茫祭台上的一点朱砂红。
狼子夜也在其列。他静默地看着那个恣意而舞的女子。
她的舞姿,的确很美,甚至比从前在建康还要美。
离得那么远,他分明瞧不分明她的脸,却很清晰地感觉到,那就是她。
是他出使千里来找寻的她。
“徐芷歌。”他默念这个该死的名字,匿在银面具后的深邃眸子似燃起了两团热焰。
姚顿珠看得直咬牙,心底滋生着平生都不曾有过的嫉妒。在平城,在魏国,她还从未如此嫉妒过谁,甚至是那个玉娘,也不曾引她如此嫉恨。
在最后一个鼓点落下时,芜歌展开双臂,一记响亮的响鞭,两侧的立鼓鼓面被击穿,而她已伏身跪倒。
那一刻,万籁俱寂。
忽地,一声昂扬的鼓点响起。芜歌仰头望一眼刺目的骄阳,对着上苍高声祈道:“天佑我大魏!”
“天佑我大魏!” “天佑我大魏!”回音回荡在凰水,像是随着迷蒙水雾渗入每个人的心里。
正当时,她整个人一跃而起,两记响鞭,云袖直冲九天,她纵身跃下。
画舫上的狼子夜,竟是下意识地随她飞身从画舫跃下,脚底轻点船舷,他如一阵黑风跃身上岸。
有禁卫军想上前阻拦,被魏皇扬手挥退。而拓跋嗣的目光,和众人一样牢牢吸附在那身火红上。
鞭子卷住绳索,芜歌靠臂力支撑,吊悬着一路从祭天台飞下。火红的云袖遮掩,她仿佛真的是从九天飞下的神女。
不,在两排烈火柱的映衬下,她便是传说中的火凤凰。
这一跃,惊艳了全场。
“凰舞九天呐!”画舫上有人激动地齐声高喊。
南岸那边传来百姓倒抽的呼吸,紧接着是震天的欢呼。
“凰!是凰!”
芜歌飞得极艳,仿佛双臂断裂般的疼痛丝毫不存在。她灵活地交替双手,用鞭子攀缠着绳索,一路而下。
就在一人高的高处,她正正撞见那张银面具,狼子夜一身黑衣,立在凤凰台中央,直勾勾地看着她。
那刻,芜歌的心神似被掳回了狼人谷。一个失神,左袖不稳,竟没缠住那绳索,她一惊,赶忙回神,可为时已晚,右手已下意识地松了开。
那刹,芜歌见到眼前袭来一阵黑风,可拦腰搂住她,一个旋身稳稳站定的却是拓跋焘。
“阿芜。”拓跋焘和煦的声音在她头顶响起,“从今日起,你便是我大魏,众所周知的凰。”
芜歌此刻只觉得所有的痛觉都似回来了。她下意识地攀住拓跋焘,她的手臂在轻颤,不会是脱臼了吧?
拓跋焘自然是感觉到她的颤抖。他搂紧她,借给她更多力道稳住身形。他偏头看向顿在几步开外的狼子夜:“狼大人果然好身手。”
狼子夜的脸分明隐匿在银面具下,可此刻他周身散发的寒气,却足以让人感受到他此刻的脸色该是何等铁青。
真是她!
芜歌低垂着眸子,丝毫不看狼子夜。她的额头蒙着细汗,脸色微微有些发白。而此刻鼓点声已落,众人皆以为太子殿下抱着九天飞下的凰,是这场凰舞九天的完美落幕。
拓跋焘低眸看芜歌一眼,索性将她打横着抱起,疾步而去。
这时,凰水似沸腾一般,欢呼喝彩的声浪掀起,一路蔓延到南岸,再到整座平城。
狼子夜静默在漫天的喝彩里,立在孤清的凤凰台,眼看着那个火红的女子被另一个男子抱走,彻底消失在他的视野……
拓跋焘抱着芜歌一路下到他的画舫。心一也跟了上来。
拓跋焘吩咐近侍:“去跟父皇母后说,本王先送阿芜回府了,改日再领她入宫谢恩。即刻开船!”
宗和连声称是。
不久,太子殿下的画舫缓缓驶离凤凰台。
“是关节脱臼了。”心一摸骨检查一番,发现芜歌的右手肘脱臼,再看她的掌心被鞭子勒出深深的两道痕迹。他沉了眸:“忍着些。”话音刚落,便托着她的右手正骨。
咔嚓一声轻微的响动,芜歌咬唇闷哼出声,额头又浮起一层细汗来。
拓跋焘一直静默地守在一侧看着,眼神意味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