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1 / 2)

帝师 来自远方 1695 字 14小时前

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言

晚膳之前,烤甘薯的香气在皇庄飘散。

管事中官精挑细选,呈上的甘薯大小相似,烤熟后拨皮,切成指节大小的方块,方便入口。

张永执银筷,一一试过。自己先吃下一块,半晌不觉有异,才点点头,道:“陛下,可用。”

闻到香气,朱厚照早迫不及待。

不等张永话音落下,直接挟起一块送到嘴里。嚼了嚼,甜糯的味道侵袭味蕾,双眼立即发亮。没等咽下去,立即又夹起第二块。

腮帮鼓起,吃相豪迈,丝毫不逊于在客栈咬馒头喝汤。

看着朱厚照,张永心情复杂,满脸苦色。明显是在担忧,回京之后,天子继续这般,两宫过问,他该如何交代。

十多年的教养,出宫一趟竟全丢到脑后?

天子年轻,不识人心险恶,必定是身边人撺掇!

两宫惦记上,必会引来司礼监过问,“待遇”怕要向刘瑾看齐。真到那一天,日子可怎么过!

“的确好吃。”

连吃五块,朱厚照仍意犹未尽。放下筷子,饮一口热汤。

“杨先生也用。”

“谢陛下。”

在杨瓒看来,烤甘薯,应该是近皮的部分最好吃。都给剥掉,立时少了滋味。不过,能在大明吃到甘薯,已是相当不容易。既然有得吃,就没那么多需要抱怨。

和天子用膳,自然要分餐。

五块甘薯,分到三只碗中,杨瓒和顾鼎各得两块,余下一块,则分于定武卫千户。

甘薯入口,比不上后世改良品种,口感差了些,却是格外的甜。

用过两块,杨瓒放下筷子。

端起热汤,饮下一口,几乎可以肯定,回宫之后,朱厚照必定下旨,令皇庄购买更多甘薯,遍寻佛郎机人,扩大种植面积。

上行下效,皇庄宫庄种植新粮,功臣勋贵总要有所表示。舍弃稻麦,全部改种不可能。一人种上几亩十几亩,集合到一起,都是不小的数字。

食用甘薯过多可能造成的种种问题,现在来看,全都可以忽略不计。无论边军还是边民,首要面临的是吃饱肚子。

肚子都吃不饱,何谈其他。

军饷本该出自国库,边镇军屯民屯为补充军粮之用。

内库不缺钱,但不能代替国库。否则,朝廷何必设户部光禄寺,何必建立国库府库。

只为给朝廷地方官员瓒银子?

小冰河期的到来,迫在眉睫。

杨瓒穿越不到两年,仅莱州宣府等地,发生的地震旱灾次数,两个巴掌都数不过来。遍及全国,地震水灾不计其数。每月都有快马飞驰入京,请求朝廷赈济灾民。

天灾之下,百姓沦为流民,流民集结落草,酿成匪患。

匪患最严重几地,官文所载,实是触目惊心。

一切的根源,全在两个字:生存。

凡是人祸,都有解决之法。

请下圣旨,杨瓒可以剿匪,东西两厂和锦衣卫可以缉拿贪官。

天灾降临,实非人力可及。

气候变化,灾祸不断。土地不丰,亩产下降,纵是连年减免税收,甚至免除几地税收,也是杯水车薪,民生艰难。

甘薯的出现,让杨瓒看到一丝曙光。

希望存在,就有前进的动力。

一瞬间,杨瓒很有冲动,请圣旨,造船出海!

握紧手指,咬住腮帮,感到一阵刺痛,发热的大脑才慢慢冷静下来。

还不是时候。

即便要做海上生意,也需等王参议在江浙立稳。

主管双屿,仅能做走私买卖,还要避开朝廷耳目。等到权柄增大,主政一方,便可利用当地资源,造双桅海船,杨帆出海。

不求横跨大洋,远航新大陆,拦截欧罗巴海盗总不成问题。

为抢夺财富,欧洲君主可以不要脸面,大发劫掠证,使海盗行为变得“合法”。

杨瓒不过是参与其中,分一杯羹。主要目的不是金银,而是粮食。当然,前者也是多多益善。

得到新航路的海图,寻来足够多的耐寒作物,从根本上夯实明朝根基,回过头来,大可执起刀剪,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咔嚓咔嚓修剪枝叶。

他力气不够,底气不足,还有谢状元,顾榜眼,顾同知。实在不成,三位阁老同样可以拉下水。

尽管要冒相当风险,比起事后“收益”,当可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