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1 / 2)

葬明 寒风拂剑 5830 字 26天前

这一次他们不但抓住了城中的楚王朱华奎全家,而且还抓获了数百官吏,彻底瓦解了湖广的管理系统,抄没的银子甚至超过了开封一战之中的数额,直追洛阳城的缴获数量,单是在楚王府之中,就起获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和近万两黄金,其余的古玩珠玉更是不计其数,装车的话,都起码要几百辆大车才装得下,可见楚王世代在武昌一带盘剥了多少民脂民膏,可是守着这么多钱财,居然硬是要学福王,不肯拿出来用,现在倒好,白白都便宜给他刑天军了。

除此之外,武昌府城作为湖广省府,城中住了大批官绅的家,这些人也都世代囤积了大批钱财,现如今肖天健正是花钱的时候,绝不会跟他们客气,该抄的都抄了,还有那些逃到武昌避难的各地官绅,也都携带了大批细软住在武昌城之中,所以这些人家也不会客气,照例抄没便是了。

如此一来,刑天军光是在武昌府城便“搜刮”出来了三百余万两银子和两万余两黄金,单是这笔钱,就足够刑天军再招募训练十万大军了!

(今日鸣谢y兄弟的打赏!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所在!)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名儒

但是刑天军入城之后,对普通百姓和商贾却并不侵害,特别是对待城中普通百姓,可以说是秋毫无犯,不但如此,还发给米粮给予赈济,帮助他们渡过这段时日,同时为城中商贾发放通行证,准其继续在城中居留行商,并且准其在刑天军控制区之内通行,只要照交刑天军要求的税金就行。

大明其实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但是怪异的却是朝廷主要征收的却是农业税,依靠的也是农业税,朝廷用度也多从农民身上搜刮,但是却对商人很少征税,以至于使得大明王朝的财政到了末年的时候,支出过大,以至于快陷入到政府破产的边缘。

为此万历年开始,皇帝便想要对商贾们征税,以满足国家财政的需求,但是这件事却受到了东林党的极力反对,斥之为与民争利!

其实狗屁的与民争利!眼下大明的商贾,没有几个跟官府的官员们不勾结的,甚至于许多巨商背后本来就是当官的在参与甚至是直接经营,皇帝想要对商人征税,岂不是等于要向从这些当官的口袋里面掏钱吗?这可如何了得?于是东林党的这些所谓的国家精英和栋梁们岂会答应?即便是他们明知国家需要这么做,但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还是立即开始群起而攻之,什么国家利益!狗屁,都比不上他们朝腰包里面捞钱重要!最终在东林党的阻击之下,使朝廷试图对商人征税的事情最终也没能得以推行下去!

后来到了崇祯年间之后,崇祯也天天为钱发愁,又是加辽饷,又是加剿饷,又是加练饷,结果闹得天下农民无法生存,纷纷揭竿而起,就连一些小地主也没法活了,最终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之中,崇祯何曾没有想到过朝商人征税呀!但是朝中那些精英们便是最大的阻碍,使得崇祯有心也没法推行,甚至他连海禁都不得不打开了,可是对商人的征税之事,却始终无法进行。

所以说明亡,跟东林党这帮国之栋梁的努力也是分不开关系的,这帮所谓的精英集团,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肖天健当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从他占领阳城开始,便在辖地之内,对商人征税,税赋定的也不算高,商人们只要想进入刑天军辖地经商,就要交税,不管你是谁,哪怕是肖天健的老丈人,跟刑天军做生意,这商税都少不了!为此他老丈人范耀山还对此事多有腹诽,可是范雨彤却大加赞赏,最终说服了范耀山,支持肖天健这么做。

在肖天健的心中,只要是在他的辖地之内,可以有人富,可以有人穷,也可以有地主阶级的存在,但是唯独一种人不能存在,那就是特权阶级,不管是谁,在他的辖地之中,就要服从他的管理,种地按亩收税,不管你是谁,有一亩算一亩,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只要一个公平二字,这样一来,阶级矛盾也就会少一些,有钱人要对国家承担的责任更重一些,这才可以避免有朝一日重蹈大明的覆辙,所以肖天健倒不抵触地主阶级和有钱人,他关心的只是一个公平二字,只要每个人都对国家负有责任,那么不在乎谁有钱没钱!

不过虽说是开放商贾经商,但是在刑天军梳理过武昌府的商户之后,还是抄了不少商户,因为这些商户其实暗中就是许多官吏私人的,自然也在抄没范围之内了!

现在好了,大家都从头来过,公平竞争,谁能发财,那是凭借的自己的本事,他肖天健保护这样的人,但是要靠着当官在背后撑腰,对不起,抄你没商量,现在这些钱都充公,重新分配!

对于抓获的这些战俘们,其中的楚王朱华奎,因为在武昌罪恶昭彰,民愤极大,肖天健也不对他客气,直接下令将他和他儿子拉出去砍了拉倒,一方面省的安置他们麻烦,另一方面也以此来平息民愤,招买周边的民心。

而对于城中俘获的那些官吏们,肖天健则下令对其甄选,挑拣出贪墨的最厉害的人,拉出武昌城干掉,同样也是用他们的人头收买人心之用。

但是对于低级的一些官吏和一些在武昌一带百姓之中有清名的官吏,则宽容对待,不愿继续为官为刑天军做事的,释放其回家,发还部分财产,让其可以生活,但是处于编管之中,受委派的保长的监管生活,愿意继续为官,为刑天军做事的,则选他们的强项,重新进行安排,以刑天军文吏的身份,重新启用,使之摇身变为刑天军的官员,为刑天军效命。

但是不得不提一下城中的那个前任朝廷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贺逢圣,此人乃是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名,乃是一个大才之人,为人刚正清廉,而且不喜攀附权势,曾经得罪过魏忠贤,结果被罢官,后来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之后,重新复起,刚刚致仕返乡,便遇上刑天军攻打武昌城,结果在武昌城破之后,被刑天军抓了起来。

肖天健了解了贺逢圣的情况之后,亲自到监押地将其释放,并且将其家人也都发还,城中宅院财产也尽数发还,以礼待之,想要请他出山为官,但是当即便遭到了贺逢圣的断然拒绝,并且肖天健还被他痛骂了一顿。

为此肖天健和贺逢圣还进行了好一通的理论,历数当今朝廷的种种不是,但是却被贺逢圣一一反驳,对于这样的大儒之人,肖天健耍嘴皮子跟他斗嘴,显然是自取其辱,贺逢圣引经据典的将肖天健骂的狗血喷头,气的肖天健几欲想要拔刀把这老家伙给剁了,但是最终都忍住了怒气,继续和他理论,但是最终还是落败而逃。

但是肖天健却还是不许任何人对这个老头子无礼,下令手下给贺家提供城中最好的饮食,善加对待。

可是贺逢圣却有点死脑筋,眼看大明要完蛋,觉得他曾经身为朝廷重臣,不能以身侍贼,所以要在家中悬梁自尽。

而贺逢圣在原来的历史之中,也是在张献忠攻克武昌城之后,让家人驾船载着他行至湖上,最终投湖而死的,可是这一次他却没有死成,被家人给劝救了下来。

肖天健闻讯之后,立即又赶赴贺逢圣家中探望,温言相劝,告诉他如果他不想投降刑天军,给他肖天健做事的话,尽可安生在家做一个平民,他肖天健绝不会逼迫他出来做官的,而且保证善待他的家人,并且一定善待百姓,这才让贺逢圣绝了寻死的念头,从此之后闭门不出,彻底当了个闲人。

不过在数年之后,贺逢圣还是再一次以近六十岁的高龄在肖天健的朝中出仕,当了一个修史馆的总编纂,主持刑天军自成军之后的编史之事,居然还毫不客气的在所编的史书之中,记录下了刑天军的一些劣迹和肖天健的一些恶行,为此招致朝野的一片弹劾之声,老头子的家几次被人丢入了大粪,险一险房子都被人给点了!

但是肖天健对这个老头子,却还是宽以对待,亲自下令刊发了他所编著的史书,并将他所收编入书中的许多有关他的坏话也留了下来,不加一字修改,使得这个老先生致死都不得不叹服肖天健的心胸之宽广,含笑而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暂时歇兵

肖天健在攻克了武昌府城之后,迅速的分兵开始继续对周边州府县城进行进攻,罗立和刘耀本二人各率领一部人马,出武昌城前往各处攻略,而肖天健则下令将李进德立即调至武昌府,接管湖广一带的民政事务的处理。

毕竟这半年多来,刑天军发展太快了,几乎可以说是差不多是每隔几天时间,便会取下一个州县,单单占领并不是肖天健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新占领的地盘纳入到刑天军的行政体系之中,使这些地盘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刑天军补充所需的资金和粮秣,供军队使用。

而发展的太快,则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刑天军文吏的不足到这个时候越发的彰显了出来,以至于许多地方偌大一个县城,只能安排三五个甚至一两个文吏暂时充任知县乃至知州来管理地方。

仅凭这些人,是根本无法彻底管好地方繁杂的事务的,所以肖天健先期采取的办法就是每下一地,便在当地查访当地有声望同时又有能力的人出来做刑天军的官,委任他们当一些地方的官吏,代刑天军管理地方一些事务,甚至在投降抑或是俘获的官吏之中,选取一些人留用,来满足刑天军的需要,可是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为此肖天健早在晋南的时候,便在少年营之中选择一批不喜欢舞刀弄枪,更喜欢读书的一些少年,着力培养他们,作为后备的官员储备。

可是培养治理地方人才的这种事情,和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事情,以刑天军的练兵方式,三个月练出一个合格的士兵,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三个月时间编练一支可以上阵的人马,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培养一个合格的文吏方面,却根本无法速成,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个时代,不管是谁统治中国,都必须要倚重士人,也唯有利用他们,才能帮着统治者治理国家。

肖天健虽然知道士大夫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之中,有许多糟粕并不可取,可是也同时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在,抛弃士人想要治理好这个国家,最起码眼下是天方夜谭,靠他自己培养,估摸着不等他把人才培养出来,这天下早就又大乱了!

而现在他所采用的寻访的方式,来取才任用,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可是毕竟不是常事,有时候有得人的名声很大,但是实际上却能力很有限,这么做多少有点瞎猫撞死耗子,凭运气的成分。

再说了,读书人也是这个社会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上层阶级的利益,不用他们的话,这天下的读书人干什么去?难不成让他们都去经商种地去?总是也要给他们一个出路,要不然的话士族集团的能量绝对不小,一旦他肖天健不给这些人门路的话,这帮人是绝不会干休的,他们集体反对他肖天健,所能造成的影响之大,肖天健是知道会有多厉害的!

武人就是武人,管的是打仗的事情,总不能有士人反对他,他就派兵去将这些士人杀光吧!那么一来,中华文明又靠什么人来传承下去呢?

所以在取下武昌城之后,肖天健便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取士,并使之为己所用的问题了,所以肖天健在攻下武昌城之后,一边派罗立和刘耀本等人继续对周边进行扩张,而他则留在了武昌城之中,考虑更重要的事情起来。

当然肖天健留在武昌城之中,也并非只是为了文吏的事情,而是眼下经过这大半年的连续征战之后,还有许多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腾出手来尽快解决了。

刑天军此次南下之后,不断的在进行扩张,不单单只是地盘上在扩张,兵马的数量也不得不随着地盘的扩张,而不断的扩充,但是随着兵马数量的扩充,诸军又在连番征战,使得新军的训练只能在行军之间抑或是战斗间隙进行,如此一来,新组建起来的营队的战斗素质下降很快,只有原来的那些主力战兵营,还基本上保持着比较好的战斗素养,其余的新组建起来的诸营新军,却就相差太多了,不论是装备质量还是训练乃至是军纪都到了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顿的时候了。

再者刑天军水营新组建起来,完全可以说是仓促成军,其中人员成分极为复杂,既有少数刑天军黄河水营调过来的少量旧部充当骨干,也有在湖广当地招募起来的船夫、渔民,更是直接从官军之中叛投过来的官兵,当然也有不少靠着在水上打家劫舍发财的水盗,所以说是鱼龙混杂的厉害,兵将更是良莠不齐,军纪很差。

先前肖天健急于在湖广用兵,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目的,这些都可以暂时的忍受,但是眼下他已经拿下了武昌府,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让之继续下去了,否则的话,如此下去,他刑天军恐怕就也要回归到类似其它各路义军一个档次上了,这是肖天健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为了下一步进攻南直隶做准备,另外还要夺占湖广全境,到了这会儿,就不得不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整,一方面对新军诸营加强训练,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再武装,为其补充武器,使之拥有更强的战斗力,为下一步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肖天健也很想尽快的夺取天下,可是这些基础事情,却是要必须先做的。

现下湖广战事基本上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扫尾的工作了,肖天健便下定了决心,要先把这些事情给一一落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