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 打开电视基本上不会看到明星们拍摄的广告,翻开报刊杂志也看不到这些人的代言照片。
没人会跟钱过不去,大家不接代言是担心自己作为演员的这个形象被广告商品给损害, 从而影响到演艺生涯。
对于这些顶级明星来说,一个商业代言最多也就一千万两千万美元,如果为了这一个单独的两千万美元而损失未来无数个两千万美元的片酬, 那么简直就是血亏!
其实基努这样的动作片明星们更多是在美国以外的市场拍摄广告,日本就是美国演员最大的广告基地,日本品牌的钱实在太好赚了。
阿诺-施瓦辛格、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汤米-李-琼斯、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都有日本品牌的广告跟代言, 在那边拍摄的广告基本上都很鬼畜。
基努并不知道经纪人已经在帮他物色合适的广告代言了,大有要将购买飞机的消费赚回来的架势。
他并没有告诉伊芙这件事情, 想要将其当成是一个惊喜,到时候带着她来到私人飞机上面的时候再告诉实情。
现在两人只是在恋爱当中,金钱方面并没有互相透明,对于他目前的收入来看,养一架飞机也不算什么难事。
不仅仅是以后约会方便,送自己母亲跟妹妹出去旅游也很舒服, 可以说一家人都能享受到私人飞机带来的好处。
“不知道伊芙到时候会是什么反应, 还挺期待的。”
基努已经下定决心, 接下来得好好拍戏养家了,总不能未来比女友赚得还少,他并不想吃软饭。
当然,伊芙如果确实赚得比自己多, 那也没什么坏处,欣然接受。
他只是不能容忍自己懒在家里, 而女友则是在外面拍戏奋斗, 要是大家一起拍戏却不如别人, 那显然只能证明伊芙越来越火!
这边基努悄然定下数千万美元的私人飞机,而伊芙则是在飞机上面坐好了,同行的人里面有她团队跟安娜-帕奎因团队的成员,因此还真不容易孤独。
“请灭掉所有可燃烧物品,并且保持座位前桌板完全锁定……”
飞机上面广播传来的声音分外耳熟,伊芙靠在椅背上面轻轻跟随着乘务员的播报念着,不知道这套说辞是几十年没变,还是在写作剧本的时候参考了现在的内容。
这段内容让她想起了当初在洛杉矶拍摄时候一群人在房间快乐玩耍,如今已经没人来分享自己的乐趣。
“不行不行,不能再怀念了,得赶紧将这段情绪给清空。”
电影已经拍摄完毕,自己不能停留在佩妮-莲恩这个角色里面太长时间,那样不仅会影响正常生活,也会影响到下一部电影的拍摄。
《穆赫兰道》跟《几近成名》是两部截然不同的电影,不能将佩妮的各种心情、神态、说话语气代入到另外一部电影当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伊芙先前曾经拍摄过将近一个月的电视剧,对于大卫-林奇需要的人物很清楚。
先前为了不影响自己拍摄,她其实根本没看过修改之后的剧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电影跟电视剧时间差距太大,所有矛盾冲突都要在两个多小时当中全部展现出来,她反正现在睡不着觉,干脆就将《穆赫兰道》全新的剧本拿出来。
拍过一遍之后再看剧本,熟悉感迎面而来,前面部分几乎没有怎么改动,贝蒂跟丽塔的关系还是保持不变。
伊芙总算是松了口气,很多台词都用不着变化,只需要温故知新就行。
如果可能的话,她当然愿意花更多时间走出角色,然后再逐渐进入一个新角色,现在《穆赫兰道》完全等不及了。
她可是电影的女主角,就算另外一个女主角的很多戏份也是要跟伊芙一起拍摄的,导演大卫-林奇完全等不及。
剧组组建起来之后每过一天就要花费无数资金,原本剧组从电视剧变成电影就已经格外耗费资金,现在自然是能省一点就尽量省下来。
不然预算超支的话,投资方肯定不愿意,电影票房前景本身就不乐观,成本不断增加的话,回本压力非常大。
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里面,伊芙飞快将电影剧本浏览了一下,她发现后面砍了相当多的支线,同时主线也变得更加紧凑。
其实认真观看的话,根本不存在看不懂的情况。
前半部分是女主角的臆想空间,后半部分是现实世界。可能会让观众产生混淆的就是同一个演员出演不同身份的人,伊芙扮演的角色在前面叫贝蒂,后面又变成了叫戴安娜;比如coco在前面幻想当中明明是公寓的管理者,结果在现实中却是另外一个女主的婆婆。
可能看电影不仔细的观众就会产生疑惑,明明前面管钥匙的人,到了后面怎么跟戴安娜又在派对当中重逢。
它的悬疑烧脑的确有,但那是深层次的隐喻跟延伸、解读,而不是基本电影情节。
只要智力没问题的话,应该都能看得懂才对,只是有些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前面迷乱复杂的剧情跟莫名其妙的细节,其实就是一个障眼法,吸引人注意的幌子。
细节本身就独具匠心设置的彩蛋,最吸引人的还是主题跟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非凡的导演表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