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1 / 2)

王不器无奈,只得跟着杨悫出门。不久,就见前面的街上围了一群人,看穿着打扮,其中有不少读书人,正聚精会神听场中的人辩论。

杨悫、王不器二人连忙赶过去,众人见杨悫来了,无论是读书人还是不是读书人,都纷纷执礼让道,两人得以很快看见场中的人。

只是这一看,王不器率先愣住了,“这……这怎么可能?”

场中两人,都是二三十岁的模样,一人粗布麻衫,一人锦衣貂裘,前者面红耳赤,后者气定神闲,见此模样,杨悫心头一震,那粗布麻衫的正是戚同文,只是看样子,他却是在论学中处在下风,只是杨悫不能理解,戚同文纵然学问不如人,却也不至于被人逼迫到这等田地吧?那锦衣公子,却是谁人?

“同文,汝友何人?”杨悫问。

戚同文生得眉清目秀,闻言执礼先行拜见,而后道:“这位是李兄,洛阳人氏……”

“洛阳李氏?”杨悫朝那年轻人看过去,但见对方面带微笑,气度不凡,正向自己行礼。

不等杨悫再说甚么,王不器突然说了句话,让杨悫立即怔住。

“太子殿下……殿下怎么到这来了?”王不器惊诧万分。

李从璟向杨悫见礼之后,微笑道:“来向先生请教学问。”

戚同文一脸震惊,比王不器还要震惊。

但最震惊的,还是杨悫,他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是最没风度的那个了。

半晌之后,李从璟站在杨悫所办的学舍面前,抬头看了一眼牌匾。

睢阳书舍。

这便是睢阳书院的前身了。

而睢阳书院,便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的前身。

杨悫、戚同文,都是教育界的千古名人。

这正是李从璟不惜亲自来请杨悫、戚同文去洛阳的原因。笑了笑,李从璟踏进院门。

……

半日后,杨悫、戚同文,在书舍门口,目送李从璟与王不器离去。

戚同文看着感慨万分的老师,躬身问道:“先生可是决定了?”

“决定了。”杨悫长吐一口气,竟有种如释重负之感,他转身看向自己的得意门生,“可记得当日为师劝你出仕时,你回为师的话?”

戚同文点点头,“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

杨悫双目含笑,“如今为师已经决定去洛阳,你可愿同去?”

戚同文目光坚定,“长者仕,同文愿随之。”

第806章 天下士子入洛阳,衣冠南渡自此终

金陵。

天明,卢绛与蒯鳌一同走出大丞相府。府前有灯树,树上悬挂许多彩灯,映照得灯上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只是到了这时分,彩灯却是不如夜里明亮了,显得有气无力。晨风拂面,有些冷,刺在一宿未眠的脸上,有些疼。

卢绛与蒯鳌没有倦意,甚至没有冷意,此时他们身体里有一团火在燃烧。在这团火面前,区区疲惫寒冷实在是微不足道。

“春风得意马蹄疾。”卢绛自嘲一笑,此情此景当纵马狂奔,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马。没有马的两个人,自然只能徒步离开大丞相府。一夜喧嚣过后的街道行人寥寥,车马稀疏,显得有几分冷清。

在街巷转角,有壮士扶墙而吐,吐得雄壮的身子弓成了虾米。也有书生坐在冰冷的街上,形如无赖,口齿不清却大着嗓门唾骂朝政昏暗,骂着骂着就哭了,涕泗横流。

卢绛和蒯鳌脚步轻快,却也没有忽略身旁正在发生的事,蒯鳌先将脚步停了下来。

同伴停住了脚步,卢绛自然也只能停下来。

蒯鳌望着那个痛哭流涕的书生,“或许我们该去帮他一把。”

卢绛点点头,“的确该帮他闭嘴,再让他这样骂下去,就算丞相的人不动手,某都要动手了。”

蒯鳌看了卢绛一眼,“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卢绛仍旧是点头,“我知道你是甚么意思。”

蒯鳌道:“那你说那样的话是甚么意思?”

卢绛也看向蒯鳌,“难道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蒯鳌道:“或许我了解的不够透彻。”

卢绛收回目光,语气忽然有些沉重,“或许我自己都不能了解得透彻。”

蒯鳌道:“你何不说来听听?”

卢绛的目光落在那个书生身上,没有同情没有悲悯。在他看来,对方不过就是个不得志的失败者而已,他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才学就是没有运气,而没有这两个东西的人,在大争之世是出不了头的,所以卢绛对他没有半分感情。

但卢绛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书生身上,没有挪开。

这个书生,仿佛在提醒他甚么。又或者,他在借助这个书生提醒他甚么。

卢绛缓缓开口,“我的性子你多少知晓一些,轻狂任性,胡作非为,不肯循规蹈矩,也不肯戮力常人眼中的实事。”

蒯鳌:“既然你平素向来仰慕魏晋之风,自然不会戮力实事。”

卢绛微微摇头,神色复杂,“你也应该知晓,那些所谓实事,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沉浸到这种事情里,除却平白消耗了雄心壮志,并没有甚么益处。常人能把自己奉献给小事,看县令都要拼命仰着头,我不行。”

蒯鳌道:“因为你不想做常人,不想看县令都要仰着头。”